网站导航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文章 > 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常用的处理工艺

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常用的处理工艺

时间:2023/5/19 18:13:43 点击次数:290

饮用水给水处理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而定。在饮用水水处理过程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为了到达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途理工艺。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澄清工艺。

1. 澄清工艺

澄清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展重力别离。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澄清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展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澄清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假如工业用水对澄清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2. 消毒工艺

消毒工艺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展。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主要采用这种工艺流程。如前所述,根据水源水质不同,尚可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3. 除臭、除味

这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澄清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到达水质要求时方才采用。除臭、除味的方法取决于水中臭和味的来源。例如,对于水中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用活性炭吸附或氧化法去除;对于溶解性气体或挥发性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曝气法去除;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微滤机或气浮法去除藻类,也可在水中投加除藻药剂;因溶解盐类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适当的除盐措施等等。

4. 除铁、除锰和除氟

当地下水中的铁、锰的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时,需采用除铁、锰措施。常用的除铁、锰方法是: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前者通常设置曝气装置、氧化反应池和砂滤池;后者通常设置曝气装置和接触氧化滤池。工艺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是否单纯除铁还是同时除铁、除锰,原水中铁、锰含量及其它有关水质特点确定。还可采用药剂氧化、生物氧化法及离子交换法等。通过上述处理方法(离子交换法除外),使溶解性二价铁和锰分别转变成三价铁和四价锰沉淀物而去除。

当水中含氟量超1.0mg/L时,需采用除氟措施。除氟方法根本上分为成两类,一是投入硫酸铝、氯化铝或碱式氯化铝等使氟化物产生沉淀;二是利用活性氧化铝或磷酸三钙等进行吸附交换。目前使用活性氧化铝除氟的较多。

5. 钙、镁离子去除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钙、镁离子。软化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前者在于使水中钙、镁离子与阳离子交换剂上的阳离子互相交换以到达去除目的;后者是在水中投入药剂如石灰、苏打等以使钙、镁离子转变成沉淀物而从水中分离。

6. 淡化工艺

处理对象是水中各种溶解盐类,包括阴、阳离子。将高含盐量的水如海水及“苦咸水”处理到符合生活饮用或某些工业用水要求时的处理过程,一般称为咸水“淡化”;制取纯水及高纯水的处理过程称为水的“除盐”。淡化和除盐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及反浸透法等。离子交换法需经过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剂两种交换过程;电渗析法是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可以分别透过阴、阳离子的特性,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使水中阴、阳离子被分离出去;反浸透法系利用高于浸透压的压力施于含盐水以使水通过半浸透膜而盐类离子被阻留下来。电渗析法和反浸透法属于膜别离法,通常用于高含盐量水的淡化或离子交换法的前处理工艺。

这是工业中循环冷却水系统所需的处理工艺。在工业系统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往往会使设备或产品温度升高从而影响运行甚至发生事故,故常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对设备进行降温,因水的热容量大,是吸收和传递热量的良好介质。作为冷却介质的水通过换热器等设备以后温度升高,必须经过冷却处理使水再恢复原先温度后,才能循环使用。水的冷却一般采用冷却塔,也有采用喷水冷却池或水面冷却池的。

7. 抗腐蚀、结垢

在某些情况下,水在使用过程中会对金属管道或容器材质产生腐蚀和结垢作用,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尤其突出。因此,对这类用水的水质必须加以改善,并进行水质调理,以控制腐蚀和结垢的发生。水质调理往往是通过在水中投加化学药剂来完成。控制腐蚀的药剂称缓蚀剂,控制结垢的药剂称阻垢剂。有时也通过去除水中产生腐蚀和沉积物的成分来到达水质调理目的。

8. 地表水预处理及深度处理

对于不受污染的天然地表水源而言,饮用水的处理对象主要是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和致病微生物;对此,常规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污染水源而言,水中溶解性的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简称“三致物质”)或“三致”前体物(如腐植酸等)是常规处理方法难以解决的。于是,便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前者置于常规处理前,后者置于常规处理后,即:预处理+常规处理或常规处理+深度处理。

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厂。

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粉末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或高锰酸钾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等等。以上各种预处理法除了水中有机污染物外,同时也具有除味、除臭及除色作用。各种方法均各有优缺点。除了上述预处理方法外,还有其它一些方法,如曝气法,水库蓄存法等不一一介绍。此外,新的预处理法正在继续探究中。

深度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粒状活性炭吸附法、臭氧-粒状活性炭联用法或生物活性炭法、化学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及超声波-紫外线联用法等物理化学氧化法、膜滤法等等。在以上几种方法中,活性炭吸附及臭氧-活性炭联用法已用于工艺中,欧洲国家应用较广泛,我国少数水厂也有应用。消费理论说明,采用臭氧-活性炭联用技术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非常有效,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超滤法及纳滤法也具有应用前景,但不能去除水中小分子有机物,且纳滤和超滤装置成本及运行费用较高。

以上各种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方法的根本作用原理概括起来,无非是吸附、氧化、生物降解、膜滤等四种作用,即:利用吸附剂的吸附才能去除水中有机物;利用氧化剂及物理化学氧化法的强氧化才能分解有机物;利用生物氧化法降解有机物;以膜滤法滤除大分子有机物。有时两种作用可同时发挥,如臭氧-活性炭联用技术即发挥了氧化和吸附两种作用。在粒状活性炭上滋生的微生物,同时还有生物降解作用。污染水源的饮用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自80年代开始受到广泛重视,有些技术或方法当前正处于研究开展阶段。不同方法的组合应用往往会获得协同作用效果,故近年来水处理技术人员针对不同原水水质和水质处理要求,往往会采用多种方法组合应用。
 

联系方式

客服邮箱:info@fronlead.com
地       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西港北路85号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